《南极之恋》
中新网北京8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生态与演化》最新发表一篇生态学研究论文称,2013年以来,海星消融病已造成数十亿的海星死亡以及海藻生境的大规模消失。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将一种细菌——病原体Vibrio pectenicida鉴定为海星消融病的一个病因。
这项研究成果,有望帮助受海星消融病影响的近海生态系统制定修复策略。
该论文介绍,海星消融病会导致海星解体,影响向日葵海星等20多个物种。自2013年出现以来,海星消融病已成为非商业物种中记录的最大规模的海洋流行病,破坏着从墨西哥到阿拉斯加的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星种群。海星的消失还会导致它们的捕食种群海胆在海带林的快速扩张和过度啃食,而这些海带林是许多海洋物种的关键生境。
然而,对海星消融病病因的十余年调查一直存在阻碍,因为受感染海星体内缺乏可见病原体以及缺少来自野生种群的完全未暴露和健康个体。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Melanie B. Prentice和Alyssa-Lois M. Gehman与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利用野生和圈养的经检疫的向日葵海星开展7项对照暴露实验,提示一个活的非病毒病原体参与海星消融病。
随后,研究团队通过基因测序分析了来自这些海星的染病和健康组织的微生物群,从而鉴定出病原体Vibrio pectenicida是该疾病的一个病因,将海星暴露在该细菌纯样品中的实验室实验也证实了这一鉴定结果。
《自然-生态与演化》同期发表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认为,该研究结果或能实现海星消融病的跨环境和物种检测,这将帮助人们理解该疾病的传播方式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以应对野生种群中的暴发。(完)
【编辑:甘甜】
尽管出于“平衡”或“安抚美方情绪”的原因,Politico在文章中也表示中国的外交工作也不少问题,但这篇“以美国问题为导向”的报道并没有在中方的问题上过多着墨,而是仍将重点落在了帮美国“反思”外交工作上的不足上。《南极之恋》 未来的五年,既要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探路,也要奠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坚实基础。要检验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形成的体制、国家治理体系、各项政策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还有哪些需要完善,从而为改革指明方向。同时,要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经济基础。比如,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均GDP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2021年我国人均GDP是12556美元,尽管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距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未来五年,需要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努力增加GDP及人均GDP水平。